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作为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卢浮宫曾居住过50位国王和王后。路易十六(1754—1793)在位的1789年,爆发了著名的法国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
卢浮宫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之首,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内设有希腊与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等6展馆,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这当中,有从古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以至东方各国的艺术品;也有从中世纪到当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断臂雕像“维纳斯”、油画《蒙娜丽莎》和石雕“胜利女神”为镇宫三宝。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大约在1800年开始向公众展出,藏品约7000余件。以法国王室的收藏品为基础,拿破仑在意大利掠夺了许多古代艺术品充实卢浮宫,藏品从其他途径也不断得到丰富。雕塑在馆内占有主导的地位,其中备受世人赞美和万众瞩目的不朽作品“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和爱神“维纳斯”都陈列于此。
被奉为稀世珍宝的雕塑“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The Winged Victory ofSamothrace)”约创作于公元前190年,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于1863年从爱琴海北部的沙摩特拉岛神庙废墟中被发掘出来的。据研究,这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大败埃及王托勒密的舰队而制作的刚柔结合的艺术品。
卢浮宫镇宫三宝《胜利女神》雕塑
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衣衫,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隐隐显露,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作品彰显了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勃起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部和双臂,但在人们的眼里她仍是完整完美的。至今,每天成千上万人前来瞻仰,“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成为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
大理石雕爱神“维纳斯”是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她身高2.02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雕像于1820年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被发现,是尊手臂残缺的半裸全身大理石雕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端庄妩媚,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作品,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成为爱与美的象征。
卢浮宫镇宫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塑
爱神“维纳斯”,形象地表现出古希腊女性的典型特征: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这是灵与肉的完美统一,是爱与美的和谐圆融,是神与人的自然合一,构成了人体美的宇宙,是人类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志。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赞叹说:“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
古埃及艺术馆建立于1826年,共有23个展厅,收藏珍贵文物达350件。这些文物包括尼罗河西岸古代居民使用的服饰、装饰物、玩具、乐器等。这里还有古埃及神庙的断墙、基门、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头塑像等。
东方艺术馆建于1881年,共有24个展厅,3500件展品。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和地区。展品的年代久远,有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烧制的泥像等。
公元前8世纪有5条腿并带翅膀的牛身人面雄伟雕像最为有名,曾在杜尔?沙鲁金(现为伊拉克赫尔沙巴德)为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前721—前705)守卫宫殿大门。
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伦,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前1792—前1750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并且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法典共282条,以锲形文字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中部为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着的司法之神向站着的汉谟拉比国王亲授法律,国王则右手致答谢,以示对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2200多件,除了法国名家名画,还有1/3是来自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外国艺术大师的惊世名作。杰出作品有:让富凯的(1420—1477)《查理七世像》、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1452—1519)《岩间圣母》、拉斐尔·圣齐奥(1483-1520)《美丽的园丁》、路易勒南(1593—1648)《农民之家》、亚森特·里戈(1659—1743)《路易十四肖像》、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1863)《肖邦像》、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土耳其浴室》等。
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更奇妙的在于,站在这幅名画之前,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卢浮宫镇宫三宝油画《蒙娜丽莎》
雕像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27个,展品1000多件,多为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部分为表现人体和动物的作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着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难头像》、《十字架上的耶稣》、《圣母与天使》、意大利的雕塑《圣母与孩童》、17世纪的《童年时期的路易十四》、18世纪的名人像《伏尔泰》、19世纪的群塑《舞蹈》等。
卢浮宫博物馆是观赏世界艺术精品的殿堂,俯拾皆是艺术珍品。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入侵巴黎前,卢浮宫许多名作都被分散于法国民间,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寻找掠夺,一无所获。法国社会及人民对艺术品这种挚爱情怀着实让人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