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桦是位学者,默默研究学问三十多年。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的一部学术著作荣获大奖,并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谭桦一夜间名扬天下。
这天,报社记者小斑来到谭桦的老家。小斑边走边看,这里真是苦地方,无法想象当年谭桦居然生活在这里。可谭桦家在哪儿?这时,一位长相猥琐的男性拐了出来,小斑忙走过去打探。猥琐男脱口叫道:“你是说二狗子啊,晓得晓得。几天前俺们村长说过,二狗子得了大奖,弄了很多钱,发达啦!”
小斑啼笑皆非,立即问谭桦家在哪儿。猥琐男瞟着小斑说:“你去那干啥?远哦。我连饭都没吃呢。”小斑立即明白了意思,说:“这样吧,我给你五十块钱,你把我带到他家,再去用饭怎样?”
猥琐男眉飞色舞了起来,接过钱领着小斑到了一户人家门前。可小斑却瞪起了眼。关于谭桦的介绍里面有对他老家的描写,记得他家门前有两棵歪脖槐树,可面前这家怎么没有呢?
猥琐男拍着门,叫:“村长,村长!”
小斑差点没气晕过去,折腾半天是村长家。门开了,一位老夫趿拉着鞋走了出来,对小斑招了招手,说:“来,进来吧。”
小斑说:“我要去谭桦家,不是去村长家。”
村长斜了小斑一眼说:“记者吧?一看这牛样就是。既然你不进来,那就在这里把话说清。去二狗子家,我有约法三章。第一,进屋去观光,要交五十块钱。第二,想照相的话,一张照片,收一百。第三,想知道二狗子小时候的事儿,要交五百块钱咨询费!”
“什么!”小斑真急眼了,谭桦的住处变成“摇钱树”他能料到,但却没料到这棵摇钱树居然还长出了一把宰客不眨眼的“刀”。小斑压了压火气,说:“村长,你不以为黑了点吗?”
村长的眼吊了起来,说:“黑?你们城里去个茅厕还要交五毛钱,我问为啥,人家说‘不交钱就给我憋着’,二狗子家再怎么着也比你们城里的茅厕强吧,收五十我还嫌少呢。”
小斑又气又无奈,说:“好吧。那拍张照片要一百块,是为什么?”
村长乐了,说:“亏你仍是见多识广的大记者呢。仿佛在意大利吧,有个记者就瞎拍人家,结果被抓起来了。所以我这也是为你们这些记者好,照一张收一百,防止你们瞎拍给自己惹祸,别到时候来趟二狗子家,回去后却进牢狱了,这好说不好听。”
“你……你太不像话了!”小斑被气得七窍生烟,指着村长吼,“我是正规报社的记者,不是见不得光的狗仔队。我此刻就告诉你,那个意大利人不是记者,是狗仔。他之所以被抓起来,是因为他……”
“我不管你是记者仍是狗仔,在我眼里都一个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村长脸也沉下来了,“横竖你想照相就一张一百,在这里我是村长,我说了算。”
小斑恨不得一口吃了村长,他虽明白村长是变着法乱收费,但千万没料到,居然到了“无耻”的境界。看来自己真没白来啊!好,既然你无耻,那就别怪我无情了。等完成报社领导交给的采编任务,看我怎么给你曝光!
想到这儿,小斑安静下来,说:“那你能告诉我,采编谭桦儿时趣事要收五百块钱的理由吗?全方位介绍名流,既能满意读者的愿望,又能宣传谭桦和他的故里,甚至能为你们村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这相当于广告啊。按理说,应该你们给我钱才对,你是一村之长,这个理儿不会不知道吧。”
村长愣住了,好像没有料到小斑反守为攻,吭哧了半天才说:“理是这个理,不过……对了,不过我可没有找你们,是你们主动奉上门来的,这就不能算了吧。”村长眉开眼笑了起来,“所以呢,是你们有求于我,此刻是市场经济嘛,当然就要收费。五百块,你若以为不值,完全可以不给,我又没逼迫你,对过失啊,我的大记者。”
这次,轮到小斑傻眼了,得,没想到堂堂的“无冕之王”被一个土得掉渣的老夫给说得哑口无言。他难堪地笑了笑,说:“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入乡随俗,同意你这约法三章。好了村长,带我去谭桦家吧。”
在村长的率领下,小斑来到了谭桦家。果真门口有两棵歪脖大槐树,在大槐树下,几位村民正在玩扑克。
村长走了过去说:“别玩了,有人要看二狗子家。”
那几位村民立即四散开来,有的倒水,有的坐在门口的桌子前,一看就是收费的,另有三位却站在原地没动。村长把小斑叫过去,说:“这三位,对二狗子小时候的事门儿清,有啥想问的,问他们三个就行了。”
小斑点了点头,忽然仿佛想起了什么,忙说:“村长,这水还要钱吗?”
村长说:“不要。水,管够!”
一番照相、观光、询问谭桦“不为人知的旧事”事后,小斑完成了任务。村长走了过来,问:“还满足不?要有不满足的地方,你告诉我,我们改良。”
小斑说:“满足,怎么能不满足呢。不过我此刻很想采访下村长同志,你能接受吗?”
村长乐了,说:“我就知道你会来这一手。好吧,俺带你到一个地方去瞅瞅,然后你想问啥,我都告诉你。”
不一刻,村长把小斑带到几间破旧的房屋前,里面传来孩子们的朗朗念书声。小斑马上明白怎么回事了,但随即却生出更大的疑团。俩人都不说话,脱离村学校后,小斑问:“我此刻明白,你约法三章是为什么了。可谭桦现在是著名学者,他的老家应该不差钱,你们怎么还干这事?”
村长瞟了眼小斑,忽然面露愧色地说:“实话告诉你吧。其实谭桦家要穿过俺们村才到,适才你看到的那个地方,是假的!”
本来谭桦出名后,他贫苦的老家立即也跟着火了起来,记者纷纷报道。看着邻村由于出了位名流而发生改变,一村人心里郁闷,村长更是羡慕妒忌恨。另外都可以放一边,可重建村里的学校,这个要求不高吧?这么多年了,村里就是没钱。于是,村长便也想沾名流的光,他告诉村民,凡是记者打探谭桦家的,都必需领到自己家去。
这之后村长求记者,能不能也顺便报道下自己村的学校,校舍都是危房了。可来到这里的记者们听完后险些都拉下了脸,非但没有承诺,反而另有几位义正词严地怒斥村长。
村长这个憋屈,自己是为了孩子们,又不是为了私心。都说记者是好人,只要报纸一曝光,就能处理很多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既然明着沾不上光,那就来个“以黑治黑”。于是找了间跟谭桦家差不多的房子,安排了几位村民当“演员”,搞了假的谭桦故宅,来个借鸡生蛋,筹钱重建学校。小斑中彩了,是第一个中计的。
村长说完后,有些不美意思地看着小斑,接着说:“我知道,你心里在骂我,回去后也一定会在报纸上写我。没事,狠狠骂,狠狠写,把我骂得、写得多不是玩意都没事,只求你把我们村和这学校好好写写,有些事真的不能再拖下去了。”
小斑叹了口吻,拿出相机说:“村长,写什么都没问题,但总要有几张照片吧?”
几天后,一篇名叫《约法三章的“谭桦家”》见报了,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在这篇报道的最后,还发布了两位捐资建校者的名单,除了一位姓高的生疏人外,另一位居然是著名学者谭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