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夏王朝强大时统治的领土大抵西起今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北至河北省;南接湖南省。计东西长七百公里,南北宽六百公里,面积约五十万平方公里。面积不算很大,与后世统一的王朝更是不能比拟,但在约4000千年前的世界上也许是最大的独立王朝了。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标记着中国多少万年的原始社会根本结束,数千年的阶层社会从此开始,它的降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夏朝的世系年月无定说,此为一家之说)
夏禹治水有功,被禅位为天子,成为夏王朝的创立者。禹即位后,都于阳翟(音“敌”,今河南禹州市),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安邑)或平阳。他一再汇合诸侯,并将中国分为九州(向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平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定贡赋的制度。
九黎,三苗的侵扰,是远古时代的严重边患。“少昊”、“颛顼”的时候,黎、苗等作乱,尧、舜曾征讨,至大禹时代才将之平服。从此,长江中游平定,黎、苗不再北侵。这是远古匹敌南边部族的一持久的艰辛战争。
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业甚大,因此获得“大禹”的尊称。大禹死后,他的儿子毁坏禅让的传统,自立为王,恢复了黄皇帝朝初期父子相传的古老制度。从此,王位的传子不传贤,实行世袭制度,开始了古人所说的“家全国”。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进步。
夏启夏启即位后,很能继承大禹的事业,惋惜死后,他的儿子“太康”无能,被一位诸侯首领、传说中东夷部落首领“后羿”所逐。
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为夏王,但实权操纵在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立,后羿被他的臣子“寒浞(zhuó)”所杀,又杀“相”自立。当“相”被杀时“相”的王后“缗(mín)”正在妊娠,逃奔到“有仍”(今山东济零县),生“少康”。“少康”长大后,就收聚夏的残存势力,灭掉“寒浞”,光复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之子“杼(zhù)在位时拥有一支比较强盛的武装,彻底肃清了”寒浞“的势力,并征伐东夷,使夏王朝发展到了鼎盛。其后的五代六王,社会比较安定,经济连续发展。夏王朝的统治,东至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
那时已经能冶炼较好的青铜,出产了不少的青铜出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互换也有所发展。有了比较进步的阴阳合历和干支记日的方法。第十五代夏王”孔甲“,好方术鬼神、淫乱,引起诸侯的叛逆,夏王朝逐渐衰败。”孔甲“再三传到”履癸“(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务修德,奢侈无度,杀人无数,四处用兵,劳民伤财,乃至公众抵抗,诸侯叛离,终于被”商汤“所灭。
由于传播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缺少,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很多人猜疑。可是《史记·夏本纪》中纪录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了,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获得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半学者以为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