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将近过元宵节了。
汤圆的交易好起来。因为无论是魏国人、蜀国人仍是吴国人,元宵节都要吃汤圆的。
三国中要数吴国的汤圆最鲜味,最有名。虽然吴国的部队没把握一定能打败魏国和蜀国的部队,但吴国的汤圆老是能轻松打败魏国和蜀国的汤圆。
但这次出了很大的意外,一条有关汤圆的新闻迅速传遍三国——一个魏国人买了一包吴国汤圆,竟在汤圆里吃出了一片创可贴!
孙权立即找来军师团首脑张昭和大都督周瑜,告急商量汤圆门事件。
“奇耻大辱啊,”孙权痛心疾首,“由于这片汤圆里的创可贴,我们的国家形象被撕开了伤口,伤口在流血!”
张昭说:“要下鼎力气整顿饮食行业,狠抓食品平安。”
周瑜却不觉得然:“只怕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务之急是必需搞好危机公关,扭转民众和邻国对我们的负面印象。”
张昭嗤之以鼻:“怎么扭转?去告诉大家,汤圆里基本没有创可贴,纯属谣言?”
“不是这样的。”周瑜说,“我们要告诉大家,汤圆里的创可贴是我们存心放进去的。”
孙权和张昭仔细端详周瑜,看他是不是脑子错乱了。
周瑜说:“我很正常。我们在元宵节是不是会举办一些有奖猜谜活动?”
“会啊。”
“那么,在汤圆里放创可贴就可以被理解了——这是一个有奖游戏。在汤圆里发现创可贴的人可以来吴国领奖。由陛下亲自发奖,奖金是一百两银子。”
孙权拍案叫绝:“用一百两银子挽回国家声誉,太值了!”
周瑜的这条妙计不仅保住了吴国的体面,还使吴国的出口商业大幅上升。
当大家得知加入汤圆游戏有大概得到重奖,一场抢购吴国汤圆的风潮当即席卷三国。
所有的吴国汤圆在半天内售罄,现做都来不及。
孙权为塞翁失马而侥幸,而狂喜。
但他很快就又兴奋不起来了。
因为买汤圆的人多,在汤圆里发现异物的时机也就多了。这些异物囊括指甲、胡子、泥巴、蟑螂……发现异物的人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就是中奖者。
蜀国和魏国的领奖人由于路远一时难以赶到,但吴国的领奖人已经挤满了孙权的宫殿。
孙权慌了手脚,表情惨白:“你们……是要造**吗?”
“不是造**,我们领奖来了。”挤在最前面的人手里拿着一只蟑螂。
孙权问:“你这蟑螂是怎么回事?它不是珍稀动物吧?”
蟑螂持有者说:“我是吃汤圆时吃到它的。”
“谁跟你说吃到蟑螂可以拿来领奖?”
“咦,莫非这不是元宵节的有奖游戏?莫非这是食品丑闻?我们吴国还从来没有这样的丑闻呢。”
孙权语塞了:“这……当然不是食品丑闻,当然是有奖游戏。不过让我想一想,吃到蟑螂该给你什么嘉奖……”
那人说:“这但是只活蟑螂,比创可贴有意思……算了,我不想多要了,您也给一百两吧。”
“你倒不贪心。”孙权只好付出奖金一百两。
接下来就不用磋商了,只要是包在吴国汤圆里而又无法食用的东西都能得到一百两奖金。
领奖的部队越来越长了,吴国的国库越来越空虚了……
蜀国。
诸葛亮与张飞也在讨论“ 汤 圆门”。
诸葛亮说 :“原来我们可以不用管闲事的,吴国愿意糟蹋银子就让他们糟蹋去吧,但是这事已经影响到蜀国。蜀国的公众为贪图奖金也在抢购吴国汤圆,于是蜀国的干洁净净不含有创可贴的汤圆就没人买了,这对蜀国的汤圆不公正。所以我们有必要戳穿周瑜的伎俩。”
张飞说:“先生,我们该如何做?”
“我们需要取得证据。那位魏国领奖人揣着创可贴已在前去吴国的途中。三将军,这任务就交给你了。”
“老张明白,老张这就驾鸡出发。”
“慢。”诸葛亮掏出一个锦囊递给张飞。
他吩咐:“三将军,获得创可贴后便可打开锦囊,依计行事。
“遵命。”
张飞驾驶飞鸡,向北而去。
他沿着魏吴边境细细察看。
他瞥见一个额头上贴着创可贴的人正从魏国走向吴国。
这个魏国人迎面碰到一个出境的吴国人,吴国人关心地问:“你的脑壳受伤了吗?”
魏国人说:“我没有受伤,这片创可贴是我从汤圆里吃到的,我正要凭着它去吴国领奖呢。”
“啊,”吴国人忙道,“祝贺,祝贺!”
魏国人说:“我把它贴在脑门上,正是为了接受大家的祝贺呀。”
张飞见目的已确定,立即降低飞行高度。
飞鸡从魏国人头顶冲过,一股巨风向他袭来。
创可贴掀起到空中,被张飞一把捞住。
这时张飞想起智囊的嘱咐,便取出锦囊,打开观看。
他看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当即空投创可贴至吴国汤圆总部。
张飞不敢耽误,急忙操纵飞鸡飞往吴国的京城。
吴国。
汤圆总部。
总厨师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指导小店员们包汤圆,便有瓜子壳陆陆续续被包进汤圆里,成为潜在的领奖凭据。
忽听轰鸣声掠空而来。
小店员们要跑出去看热闹,被总厨师厉声制止:“工作时间,美意思吗?”
在保证正常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形下,总厨师走出门外满意自己的好奇心。
就在此时,那片蜚声三国的创可贴飘飘荡荡从天而降。
总厨师接“宝”在手,恍若梦中。
小店员们不知出了什么事,跑出来围住总厨师。
总厨师含着热泪问:“你们说,这片创可贴是我的吗?”
众店员仔细审视后,一齐点头。
店员甲说:“那天您只顾看窗外美人,弄伤了手指,赶快让我们找创可贴。”
店员乙说:“是我帮您包扎了手指,您看这创可贴上的陈迹跟您的伤疤一样长短呢。”
店员丙说:“那位美人又路过窗前时您正在包汤圆,我亲眼瞥见创可贴掉进汤圆里,但我不忍心打搅您。”
“这么说我跟创可贴……不如说我跟一百两银子……真有缘分,”总厨师十分冲动,“最有资格的领奖人,舍我其谁!”
蜀国。
完成侦察的张飞来向诸葛亮报告。
张飞说:“那位总厨师拿着创可贴去见孙权,差一点就领到奖了。”
诸葛亮微笑静听,毫不惊异。
张飞对诸葛亮的不提问感到不爽,他只好反问:“您知道为什么总厨师没领到奖?”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侃侃道出:“因为那个魏国人赶到了,魏国人不能容忍别人捡到他的创可贴去领奖。他会想,纵然我领不到奖,也不能让别人白捡廉价。”
“于是——”
“于是他们在孙权眼前争起来,甚至打起来。总厨师会叫来店员们为他作证,说明显创可贴是如何进入汤圆的。于是全国人茅塞顿开,明白这创可贴跟食品操做有关系,、跟窗外的美人有关系,而跟元宵节的有奖活动毫无关系。这样,周瑜设计的花招也就玩不下去了。三将军。
“嗯?”
“你一路行来,还看到有人买吴国汤圆吗?”
张飞摇头。
“那么,蜀国的汤圆就有活路了。”
吴国。
孙权再次急召周瑜。
“公瑾啊,”孙权忧心如焚,“吴国的声誉一落千丈,吴魏边境和吴蜀边境整日有外国消费者把汤圆像扔雪球一样扔过来。”
周瑜的表情像汤圆一样苍白。
“公瑾,你另有什么招儿?”
“别慌,陛下别慌。我的对策是,立即大量收购蜀国汤圆。”
孙权不解:“这是为什么?”
周瑜说:“我不相信蜀国的汤圆就没有质量问题。也许在他们一万个汤圆里能力发现一点瑕疵,我们就立即大做文章,抓住不放。打倒了他们的汤圆,我们的汤圆就可以从新占领市场了。”
孙权再次拍案叫绝,把桌子拍坏了。
周瑜赶快新买了一张质量好些的桌子,供孙权今后拍案叫绝时使用——不过他没告诉孙权这桌子是从魏国进口的。
周瑜雇了好多暂时工,把聚集如山的蜀国汤圆一个一个掰开。
工夫不负苦心人,有一天终于在蜀国汤圆里发现异物了。
周瑜当即昏倒。
周瑜的昏倒不是由于过分高兴。那异物是一张纸条,上面的字迹周瑜很认识——
身体要紧, 别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