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王翃,字宏肱,唐太原晋阳(今太原)人,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2年),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王翃少治兵家,长而智勇双全。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翃历任翊卫尉、羽林军宿卫,后中制策才兼文武科,授任辰州(今湖南沅陵)刺史。王翃到任后,参予了讨伐襄州(今湖北襄樊)叛将康楚元的战斗,立有战功,擢任秘书少监,转郎州刺史。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王翃调任容州刺史、容管 (治今广西容县)经略使,镇压了当地少数民族起义军,因功升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大夫、充招讨处置使。大历八年(773年),王翃派大将李实领兵驰赴广州,镇压发动兵变、杀峰南节度使吕崇贲的循州(今广东惠州)刺史哥舒晃。西原贼帅覃间闻讯,以为容州守兵增援广州,城内空虚,于是煽动同伙进攻容州。王翃闻报,设下伏兵,把覃间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战全歼叛军,无一漏网。捷报传到朝廷,唐代宗下令嘉奖王翃及容州将士,并派中官前去慰劳。
大历十四年(779年),王翃调任河中(治今山西永济)少尹、并兼领节度留后,代替郭子仪主持军政。郭子仪部将凌正骄悍横暴、不守军纪,王翃以法绳之。凌正怀恨在心,约其同伙阴谋以武力驱逐王翃。王翃洞悉了他们的计划,坚决捉拿凌正以正军法,全军上下无不惕息。后来,王翃又历任汾州刺史、振武军使、夏绥银等州留后、京兆尹等职。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朝廷征发泾原(治今甘肃泾川)节度兵东下讨伐自称“楚帝”的准西李希烈,路经长安,京兆尹王翃以粗粝饷军,激起泾原兵变,攻入长安,拥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国号为秦(后改为汉),王翃随唐德宗逃至武功,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唐任用李晟等费了很大力气,才收复长安,消灭了朱泚。王翃被任命为大理卿,后来,又调任福建观察使、东都留守、检校礼部尚书。王翃任职期间,“凡开置二十余屯,市劲筋良铁以为兵器,简练士卒,军政颇修”,“号令精明”。直到贞元十八年(802年)去世,年70余岁,追赠礼部尚书。
王翃长期担任地方职务,带兵打仗,甚具威名,所到之处皆立有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