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1618年~1662年),明朝宗室,是南明抗清的重要领袖之一。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子。朱以海为明太祖的九世孙,1644年被明思宗封为鲁王;但是朱以海受封四天后,李自成攻陷北京,朱以海南奔;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之后,命朱以海驻守台州。1645年南京、杭州都被清军攻下后,郑遵谦、张国维等迎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并且以1646年为监国鲁元年,不奉唐王朱聿键的隆武年号。也因此,朱聿键与朱以海屡起冲突而无法合作,浙江与福建相继为清兵攻破,朱以海逃亡舟山,并且与张名振、张煌言、郑成功合力抗清。朱以海也一度寻求日本的援助。
1652年,朱以海移居金门;1653年,由于当时郑成功与朱以海之间有所冲突,朱以海便自去监国称号,由旧臣王忠孝、沉佺期等人照顾;之间朱以海一度移居南澳,不久又回金门。1661年朱由榔在云南遇害后,张煌言一度上书朱以海,要求朱以海“争取闽海勋镇,速正大号,以求正统”,但是由于郑成功与郑经的不支持而未成。郑成功死后,朱以海也一度无人供奉,1662年朱以海病笔于金门。
朱以海,安徽凤阳县人。明太祖第十世孙,鲁肃王朱寿镛第五子。
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嗣鲁王位。清顺治二年(1645),钱肃乐、张煌言等起兵浙东,拥以海监国于绍兴。次年,颁监国鲁王元年大统历,六月,定西候张名振等保以海至舟山,支持唐王朱聿键的参将黄斌卿不肯接纳,由永胜伯郑彩接至福建。六年九月,张名振和荡湖伯阮进杀黄斌卿,接以海至舟山,建立鲁王行宫。封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朱永佑主工部兼吏部事,孙延龄为户部尚书,张煌言为兵部右侍郎等职。张名振和阮进等主持军事,跟他在浙东、福建效力受封的礼部尚书吴锺峦、兵部尚书李向中等均任原职,实权操在张名振手中。顺治八年八月,清总督陈锦等率兵攻舟山。九月初二城陷,张肯堂、吴锺峦等18000余军民殉难。以海逃至厦门投靠郑成功。次年三月,取消监国称号。后和郑成功同至台湾,卒于康熙元年(1662),终年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