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怠政,是指明朝明神宗当政期间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怠政现象。明神宗的长期怠政主要是执政中后期,因其对政事心灰意懒,加上久病不愈无法处理政事,造成了其长达20年的怠政。数十年的怠政造成当时明政府政务废弛的现象,在女真族兴起并侵占明朝东北领土、扩张势力的同时,明神宗依然称疾不上朝,是导致明朝逐步步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背景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张居正卒,万历十四年(1586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李太后年纪渐大,对神宗也实在无力管束。
万历十七年(1589年)元旦,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万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疏,称神宗沉湎于酒、色、财、气。阁臣王家屏次日再上一本,自请罢官。最后明神宗竟三十年不上朝,只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许多朝臣都没见过皇帝一面,导致国力衰退。但是万历帝在1600年以前很有作为,他直接进行“万历三大征”军事指挥,明霍九思在《万历武功录》中评价说:“唐宋以来一大伟绩”。
由于国本之争,神宗被群臣所迫,不能立自己爱子朱常洵为储君,连选择太子的皇帝权力也失去,因而以这种方式向朝臣们示威、抗议。
聚财开矿
1582年张居正一死,神宗摆脱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开始亲政。此外,神宗亦进行政治清算,冯保率先被抄家,张居正去世两年后获罪,也被抄了家。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自缢身亡,朝廷只给张居正母亲留下一所空宅和10顷薄田。
为害最大的是“矿税”一项,神宗先后派出内监多批征收矿税,几乎遍布中国各地,虽统名为矿税,实际远不限于矿业,两淮有盐监,广东有珠监,扰得民不聊生。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万历皇帝派出宦官充任矿监税使,掠夺商民,一旦被认为地下有矿苗,房屋就要全部拆除,以便开矿,开矿时若果挖掘不到矿苗,附近的商家会被指控“盗矿”,必须缴出全部“盗矿”的赔款。矿监所到之处,民穷财尽,据记载:“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其党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士民公愤”,而“帝不问”,这成为明代一大恶政。首辅朱赓在上疏的时候说:“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大学士沈鲤在《请罢矿税疏》 中指出,矿税“皆有司加派于民,以包赔之也”。户科给事中田大益曾批评:“以金钱珠玉为命脉。”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万历帝所榨取的矿税使内库银增加将近三百万两,更多的财物流人了宦官之手,沉重的赋税亦不断激起民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朝鲜使臣李廷龟出使中国,遇上万历帝驾崩、泰昌登基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他曾见到万历帝的遗诏,其中包括对矿税的记载:“封章多滞,僚采办公,加以矿税繁兴,征调四出,民生日蹙??建言废弃及矿税注误,诸臣酌量启用,一切榷税并新增织造烧造等悉停止”。因为矿税问题十分突出,故万历帝在遗诏中特意加以交代。
缺官不补
由于神宗不上朝,缺官现象非常严重。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叶向高曾疏曰:“今六部止有五人,都察院遂至空署。”且“候补科道久者二三年,近亦数月,旅食长安,茫无职事,销向用之心伤,平政之明所宜即行。”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政府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因此明史言:“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后金崛起
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去世,“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方从哲亦疏请曰:“今缺饷至于数月,诸军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宜速发内帑数十万,先尽该镇,次及九边,用以抒燃眉之忧。”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与明朝决裂。四十六年四月,后金兵克抚顺,朝野震惊,万历帝仍不以为意。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辽东总兵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铁岭沦陷,北京震动。万历四十六年四月方从哲奏请“速下章奏、发帑金。”
身体状况
史学家曹国庆认为万历帝患有龋齿、牙周病和氟牙症等多种牙科疾病,颌骨发育不良,面部凹陷而左右两侧不对称。学者樊树志认为神宗疾病缠身。1958年,北京定陵的地宫被打开,万历帝尸骨“背微陀,腿部残疾”。右腿明显比左腿短。吴晗曾怀疑万历帝因身体不好吸鸦片。
神宗后期的荒怠政事,与他的健康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有学者指出神宗好饮酒,又好女色,长期的酒色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使其疾病缠身。但是他丝毫不以为戒,依旧沉迷其中,导致其病愈益严重,逐渐丧失处理朝政的能力。执政后期经常因病无法处理朝政而传谕辅臣。神宗久病不愈,加上又纵声酒色,导致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虚弱的身体使他不能正常处理政务,面对文官集团严厉的指责,万历皇帝索性以健康问题,心安理得地与朝政决裂。不见其臣不理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