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唐代长安城,初名大兴城,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唐朝建立后,易名为长安城,属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外国文献上称为胡姆丹。隋代的大兴城人口在隋文帝开皇之治时为25万人(一说60万人),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为100万左右。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1平方公里(不含大明宫3.11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在市辖区为200万人,而市区则超过100万人。唐末迁都洛阳后这里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带。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为中国古代仅次于明南京第二大都城。
历史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塬南坡另建一座新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开皇三年(583年),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隋炀帝继位后,陆续开凿运河,以水路连接大兴和隋唐洛阳城。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动用约10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改善,在唐太宗,唐高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代长安城的经济和文化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发展得十分迅速。盛唐时期,它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盛唐时通常情况下城墙内有五十万户籍人口,极盛时城内人口达到百万。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763年,唐代长安城被吐蕃占领15天。唐僖宗时黄巢(875年—884年)攻入长安,在黄巢军和唐军的厮杀之中,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把宫室拆毁,屋木也一起运走。后来,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认为城广人稀,不利于防守,于是对城市进行改筑,缩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朝的长安城。至此,有着总计306年历史的隋大兴城或唐长安城便宣告废弃。
文化
长安城在盛唐时期流动及居住人口约达150万人,而外国人口(多半来自中亚及西亚)则达50万,约占城中人口三分之一。此时的长安城,是欧亚经贸及文化中心,更甚者有波斯人来朝任官,此时乃东亚及西亚文化交流之旺盛期,其中包括东传的波斯历法、星向学等。在唐初,唐太宗击败东突厥,自此,唐朝皇帝被誉为"天可汗",即宇宙盟主之意,自此,亚洲各国来朝进贡,更形成所谓的‘东亚文化圈’,乃东亚各国,以中国为中心,在文化、经济、语言、思想上进行交流的流通网络,而这些活动的进行场所,绝大多数皆位于京城长安,如日本当时的首都平安京便是模仿长安城的布局而规划,以及日本的和服、园林造景、建筑、茶道、插花、平假名、片假名等皆源自当时的中国。
而儒学及中国哲学亦皆在此时自长安城发轫至邻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而此时的中国,因国力强盛,百姓有了多余的时间进行娱乐活动,在长安城,有多达近三十座的里坊被规划为娱乐场所,其中包括说书唐传奇,马戏团等活动。也因为唐朝对周遭外夷采较放任的态度,因此有许多胡人入住长安城内及近郊,并带来许多中国境内没有的食物,造成中国饮食文化在此时多元化,如胡萝卜、胡椒等名称中有胡字的食物,皆来自当时的西域,传进长安进而遍地中国。而此时的唐朝,因万国来朝,而使天朝思想在此时发轫,认为京城乃为全世界的中心等,对日后中国的皇权巩固有莫大影响。
遗址
隋唐长安城埋藏在现在的西安城下0.7米-1米,目前西安有不到30处隋唐长安城挖掘点。
为保护唐长安城遗址,西安市修建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与大慈恩寺遗址公园。西安市内还有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圜丘遗址,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内设有西市遗址展示区,在莲湖公园内保留有承天门遗址,大雁塔、小雁塔也是唐长安城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