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位于苏州市的东北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间,与同在苏州的“留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明代弘治进士“王献臣”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时,特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建成以水为主,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整体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区域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整个园区层次分明,格调古朴自然,是最能反映明代特色的古典园林,1997年,“拙政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它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中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中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之美在于塑造出空旷疏朗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最令人赞赏的是在巧思设计下,环抱着假山、楼阁的水道,泛着碧玉绿波的水道,穿梭在柳树掩映间,徘徊在轩榭亭台畔。
拙政园占地约四公顷,水域面积就占了五分之三,藉由水道的联结,形成全园各个景点既独立又互相依附的关系,并且营造出诗情画意般的境界,夏日碧绿嫩红的荷花挨着“留听阁”,等待雨天的残荷雨声,而淡雅的清香恰恰随着南风飘入“三十六鸳鸯馆”的雕花窗棂内。
整个拙政园区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不同的园区有不同的旨趣。
东园平岗草地,竹坞曲水,空间开阔,有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
系1959-1960年新建公园。今用为拙政园主要入口。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东部的范围大致相当于明朝王心一“归田园居”,然景物全非,其风格与作为晚清遗产的拙政园绝不相属。
中园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为全园之精华所在,以“远香堂”为主景,引用了中国建筑中独有的借景法,将北寺塔亦收为园景的一部份;而“香洲”则是状似古代官船的建筑群,独具匠心,为游客争相摄影之处;而“远香堂”西侧的“小飞虹”是罕见的“廊桥”。中部系晚清八旗奉直会馆(建于1872年,1887年曾经大举修葺)之遗存。
主体建筑为远香堂,为拙政园之主建筑。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明代王氏拙政园若墅堂的旧址上。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的正中间匾额,题“远香堂”三字,系今人张辛稼补书,原额为清沈德潜所书,文革中毁。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月台,月台临池。池中有东西二岛。西为雪香云蔚亭所踞,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配有署名“征明”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亭中央“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署名“元璐”(明倪元璐)——此额对均系五十年代购自古旧商店。东则为待霜亭,原名“北山亭”,1981年以文氏园记三十一景中有待霜亭名目,乃以北山亭改待霜亭,题额径用影印的文氏图咏墨迹。两岛间以桥相连接。
远香堂东小山上有绣绮亭,额系苏南文管会踞此园时期(1951-1954)题制。更有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嘉实亭(系假文氏园记名目所题,与明代拙政园之嘉实亭不相涉)、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可见北寺塔。西岛西南水池中央,有荷风四面亭,亭西曲桥通向柳荫路曲,自此折向北,经爬山廊,至见山楼。荷风四面亭南则以曲桥连接远香堂西之倚玉轩(原名“南轩”,1955年假文氏园记三十一景名目改今名)。自倚玉轩向西,为小飞虹(亦假文氏园记名目所题,与明代拙政园之小飞虹不相涉),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亦假文氏园记名目所题,与明代拙政园之小沧浪不相涉),绕过水院,向北则为香洲,系一形式优美之画舫。香洲西为玉兰堂,隐于茂树之后。堂前月台石栏,约系明末清初旧物。
西园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西园与中园以“月洞门”为分界线,西园以池水为中心,环池筑有“波形廊”弯曲有致,鸳鸯亭临池而立,池中有鸳鸯戏水。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壑重空间的切割,要求建筑物与自然契合,临水而建的拙政园便为个中典范!
西部系晚清张履谦补园(建于1877年)之遗存。重要的景点有“三十六鸳鸯馆”“留听阁”“浮翠阁”“与谁同坐轩”“拜文揖沈之斋”及“塔影亭”“波形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