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祖籍广东韶关。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时期,朱德曾被授予勋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陆军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886年12月1日(大清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朱德生于四川省北部山区仪陇县乡间一户客家人贫苦农家。少年就读于私塾,1905年用“朱建德”的名字考中府试。次年清朝即废除了科举制度,于是进入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1907年前往成都,进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就读,一年后毕业,回仪陇县当小学体育教员。1909年,朱德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加入反清革命的同盟会。
1911年,朱德从讲武堂毕业,被派到云南新建陆军任副目、司务长、队官。同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生兵变,反抗清政府,引起各地响应,即辛亥革命。10月30日,昆明新军发起“重九起义”,朱德率部参加攻陷总督衙门的战斗。后参加援川军支持四川。1912年起,任云南讲武堂军事教官,滇军营长、团长等职,镇守蒙自、个旧地区。1915年在蔡锷滇军中参加护国战争,担任第三支队支队长,在棉花坡战役中成名。1917年因战功升至滇军靖国军12旅旅长,军衔为少将,参加护法战争。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孙炳文,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书刊。1921年,在顾品珍的提拔下,任云南省警察厅长、宪兵司令。
1922年,唐继尧在这一时期云南政局的变乱中打败顾品珍,并想捕杀朱德等人。此后朱德离开军界,外出学习。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孙中山以十万元军饷相许,请朱德出面组织桂军、滇军攻打陈炯明。朱德认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对此表示婉拒。之后,朱德面见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态度冷淡,认为他军阀气息太重,不愿接收他为共产党员。之后,朱德又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进修社会科学。1922年10月,朱德在德国柏林见到了周恩来,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外仍以国民党员名义活动。
1925年,朱德在德国期间因参加工人运动两次被捕。第二次被捕时被吊销了护照并遭驱逐。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先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1926年夏,朱德回国,受邓演达之命,利用旧有关系到杨森川军动员北伐。这一时期发生了“万县惨案”,他与陈毅等共产党人支持杨森与英国对抗。11月,与杨闇公、刘伯承组成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领导泸顺起义,策应北伐战争,打击四川军阀刘存厚。1927年1月,朱德到南昌找老同学朱培德,在南昌受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建国滇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之职,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多次派出学员帮助开展工农运动,并拨出枪支武装江西省农民协会组织的农民自卫军。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1927年8月1日,朱德以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副军长、南昌市公安局长身份参与指挥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南昌起义”。国民政府方面则马上调集军队包围了南昌。8月3日,中共部队按计划撤离南昌。8月7日,张发奎率第四军入南昌,接着追击中共部队。而中共方面,蒋光鼐、蔡廷锴师在南进广东途中脱离了部队。又因天气暑热,长途行军,且未鼓动群众,后勤工作不佳,沿途逃亡的士兵很多。南下中共部队在途中遭粤军和中央军夹击。在部队到达广东大埔县三河坝后,周恩来决定主力南下进击潮汕地区,企图获得苏联共产国际海运的援助。留朱德率第25师坚守三河坝。
起义军主力于潮汕地区失败后,朱德率部转战闽粤赣湘边界地区。同时与陈毅在赣南天心圩、大庾、上堡对部队进行三次思想和组织纪律整顿,开展群众工作,支持农民运动,建立统战关系,并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连队,加强基层政治工作。12月,率部投奔驻守韶关的滇军故旧范石生,以王楷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武力。1928年1月,朱德与陈毅在湘粤赣边境发动“湘南起义”,占领宜章县城,组建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月底在坪石战斗中,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接连打垮国民革命军许克祥部6个团。2月起。又率部攻克多座县城,建立苏维埃政府,并将各县农军组编为3个师和两个独立团。4月,国民革命军发起进攻,朱德同陈毅率起义军转移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
1928年夏,朱德指挥红军在龙源口一举歼灭国民革命军一个团,击溃两个团,这是红四军成立以来取得的较大的胜利。这一时期,朱德率先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后为毛泽东加以发展应用。1929年初,与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相继建立了赣南、闽西苏区。在此期间,朱德和毛泽东对许多问题产生了分歧和矛盾,形成了“朱毛之争”。6月22日,红四军在龙岩召开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会议由陈毅主持,对毛泽东进行了批评,免去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改由陈毅担任。会后,朱德和陈毅成为了红四军的最高领导。但在朱德主持下,红四军在向广东和福建的两次突击中损失惨重。11月,毛泽东重新回到前委。12月,在古田会议上作军事报告,并参与制订会议决议。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六军(7月改称红三军)在福建长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朱德任总指挥。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会合后,组成红一方面军,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朱德与毛泽东等领导红军反击国民政府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并取得胜利。1931年1月,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7月发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论述了红军的阶级性质、历史任务和必须具备的6项基本条件,明确红军建设方向。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3年,朱德、周恩来等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从游击战向大规模山地运动战转变。6月,发表《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指出“红军军人要以唯物的辩证法来研究和运用战术”,“决不容有一成不变的老章法来指挥军队”。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2月,在红军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会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作战。6月,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8月,朱德离开中央红军,随张国焘左路军行动。其后,红军分裂,张国焘率部南下,另立中央,朱德对此表示反对。10月,他参与指挥红四方面军绥崇丹懋战役。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同红二方面军会师后,继续对张国焘进行斗争,推动两军共同北上。10月,朱德、贺龙、任弼时、张国焘率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结束。12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