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鲁班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庄姜。庄姜长到十五岁,出落得象朵桃花。裁缝刺绣,样样精通;吟诗作赋,无一不晓。鲁班配偶视如掌上明珠,想挑个合适的徒弟做女婿。
鲁班有三个徒弟:一个叫虎英,一个叫灵泽,另有一个叫泰山。
慕名拜鲁班学艺的人好多,鲁班对徒弟要求很严。头一乍练根本功,春季里每个人必需砍伐九百九十九裸大树,夏天必需削好九百九十九根车轴,秋天里必需锯成九百九十九块木板,冬天里必需凿出九百九十九块石头。有些人受不了这个苦,溜回去了,有些人没完成交给的活儿,被辞退了。大浪淘金,所以只剩下三个人。
招谁为婿呢?鲁班心里虽然有了谱,但没最后打定主意。跟女儿一磋商,庄姜说:“谁的手艺跨越了父亲,俺便嫁他。”鲁班想,能遇上我的手艺就良好了,那一个超得过?但转念一想,女儿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决定考一下三个徒弟。
鲁班已经传了四种特技:一是盖房,无论楼台亭榭,仍是殿堂阁室,都千雕万刻,形态各异。二是造车,木人木马,自动行走。三是制鸟,绘声绘色,会振翅而飞。四是雕石,禽虫花草,五彩缤纷。
鲁班把三个徒弟叫到堂前,限他们各自模仿“四绝”,分别用一天一夜造件东西,并让庄姜监工。
第五天清晨,鲁班亲自验收。
虎英造的屋子模子是一座凉亭,虽然跟鲁班所传一模一样,但样式很是简单。制的木马车,虽能自动行走,但象只乌龟在爬。造的木鸟,飞到一房高,再也上不去了。石头上雕的图案,是只缩脖子鼓眼睛的田鸡,好像在向鲁班请愿。鲁斑看后,摇了摇头。
泰山制的四件,鲁班一瞧便皱起了双眉。屋子模子虽然样式富丽,但鲁班所教没这种样式。下边象楼,上边象庙,好像没到顶。制出木马车,虽然能疾飞,但木人的头不会动,总朝一个方向发呆。木鸟虽会在半空里盘旋,但不时发出吱吱的怪叫。镌刻的图案呢,青条石上并卧着一对鸳鸯。鲁班不禁气呼呼地瞪了泰山一眼。
灵泽造的屋子是一座五花楼阁。走龙梁、飞虫栋,十字样架起,上铺阴阳瓦,瓦缝参差。内有白玉柱,柱上龙飞凤舞。四面各有三户六窗,精美玲珑。这是鲁班所传最复杂、最精致的一种。别的三件也维妙维肖:木马车粼粼而行,木鸟展翅高飞,青条石上一只鹦鹉,羽毛飘飘欲动,嘴巴半启半合,好像在向鲁班问安。鲁班满足地址了点头。
鲁班把虎英叫过来。一说道:“你空有力量,心计不足,学一也无望,出师去吧!”又叫过泰山说道:“你无规无矩。想入非非,必将跌跤失足,难以成器。从今今后,望你隐姓埋名。休提出自班门,省得辱我声誉!”
二人急忙跪下恳求。无奈鲁班艺高武断,仍是毅然辞退了池们。
庄姜见两位师兄要走,心中很惆怅。帮他们打好行李,送到南山路口还藕断丝连。六目相对,旧事历历浮上了心头。
鲁班的三个徒中,虎英为长,灵泽数二,泰山最小。泰山身体很瘦弱,一般的青年,象这个身架骨根木就不敢来。练根本功的时侯,泰山每日都累得精疲力尽,但老是咬着牙把活儿干完。手和膝盖经常磨破了皮,磨出了血,还不时划个大口子。当庄姜问他:“累吗?”他老是摇摇头说:“不累。”庄姜为他包扎,问他:“疼吗?”他也老是摇摇头,笑笑说:“不疼。”有时泰山落在别人背面,庄姜悄悄过去帮他,又总被泰山婉言回绝。
在庄姜的眼里,三个师兄都良好。虎英敦朴正宜,不会拐弯转角,藏藏掖掖,但不如灵泽灵巧。灵泽虽热巧舌如簧,但庄姜总感到他不如虎英忠诚,匮乏泰山那种锐气。灵泽却妒忌上了泰山,一见庄姜跟泰山靠近,心里就如灸似烤。心想自己来这里受苦受累、拚死拚活,还不是为娶个好媳妇?怎能眼睁睁让庄姜落在别人手中?因此,灵泽除了加倍学习手艺,还常常向鲁班献殷勤,寻时机说师兄师弟的坏话。什么“虎英傻里傻气,难以成器”啦,“泰山好高鹜远,早晚得走邪道儿”啦,一股劲儿往鲁班耳里灌。
庄姜为了找到意中人,她平时也注意跟三个师兄接触,有时还暗中出个题目。
一次,庄姜去院中晾衣服,听见几个人在树荫下聊天说地,就走过去问道:“你们聊天说地,可知道是谁开天辟地才生出了万物?是谁发明屋子人才有了住处?谁划九州治服了大水?谁曾炼五色石把苍天补住?”
虎英想了半天,憋的满头大汗,说:“不知道怎么有了万物,也不知人们怎么才有了住处。俺扛术头行,说这个不行。”灵泽冲他笑了笑说:“连这都不知道?是玉皇爷开天辞地才生出了万物,咱师父发明屋子,人们才有了住处,老龙王划九州治服了大水,太上老君炼五色石把苍天补住。”泰山在一旁不做声。
庄姜一努嘴说:“你说呢?”
泰山说:“是盘古开天辟地才生出了万物,有巢氏发明屋子人们才有了住处,禹王爷划九州治服了大水,女娲娘娘曾炼五色石把天补住。俺说的不知对过失?”
庄姜一笑说:“谁知对过失!”回身走了。
另有一次,庄姜拿了块白绢,说她要在上面绣四样东西。一是树,一是草,一是精灵,一是鸟。用四句话说出,每句头一个字联起来,倒着读恰是女娲娘娘补天时天倾地覆的方位,也就是“西北东南”,要三个人猜。
虎英搔了半天头皮,吭吭哧哧地说:“南,南山上的大树;东,东海的流水;北,北山上的老虎;西,西山沟里的鬼。”笑的庄姜前仰后合。虎英说:“今后俺再也不猜了,还不如搬石头好受哩!”
灵泽说:“俺猜着了,一定是:南极老寿星的仙鹤,东海龙王爷的兵,北山密林的老人参,西天王母的蟠桃树绣在合法中。对过失?”
庄姜盯他一眼,转向了泰山。泰山说:“是不是要绣南山坡上的青松,东海深处的蛟龙,北山涧里的灵芝,西山顶上的彩凤?”庄姜惊喜地差点儿跳起来,嘴里却故作镇定地说:“过失,过失,谁说的也过失。”后米绣成了,就是泰山说的四样东西。
接连几回之后,三个人的位置在庄姜心中起了交化,渐渐地,姑娘眼里只剩下一个人。
鲁班的四种特技,泰山因为心地智慧,又肯下工夫,早已心领神会了。只是不肯炫耀和显示自己,平时没流露出来。测验的时侯,假如模仿师父所传去做,他满有把握夺魁。但他不肯安分守纪,想标新立异。那座屋子造型按筹划另有两层,因天亮了,没有造完。木马车上的人头不会动,也是存心设汁的,想用来分辨方向。木鸟,他想制成会飞又会叫的。三于青条石上卧的一对鸳鸯,是照庄姜的意思镌刻的,怎能告诉师父呢?结果,鲁班爷只喜欢能说会道、擅长守谱之人。加上素常灵泽谗言吹风,鲁班心中早有偏见,所以对泰山和虎英说出了绝情话。
要分手了,泰山说:“我绝不功败垂成,手艺超不过师父,一辈子不来见你。”虎英说:“俺也要隐姓埋名,到深山密林继续操练,一定不给师父丢脸。”庄姜说:“相信你们会成功的。”她深情地盯着泰山说:“我一定等到那一天。”虎英走远了,庄姜又追上泰山,悄悄赠送他一件东西,说:“俺爹还藏着一手没传。明年三月初三,你要到赵州去学。”
回到家中,鲁班要庄姜跟灵泽结婚。庄姜区别意,说灵泽的手艺还没学全,非要鲁班再传造桥。鲁班说:“自古为师者必留一技,造桥是班门十世单传,岂能相授?”庄姜一撇嘴,撒娇地说:“那么俺就一辈子不嫁!”鲁班无奈,只好承诺。
来年闰八月。老皇历规定,正月不做工,二月不动土。一直到了三月三,鲁班才带上灵泽到了赵州。怕人学艺,他们白日休息,晚上干活。为在有生之年把手艺传下去,鲁班是真心实意地教。他告诉灵泽,声誉是手艺人的命根子,不动手便罢,动手就要千锤百炼、一丝不苟。
为了把桥选好,鲁班采长虹之势魄,取标背之坚固,搜肠刮肚,耗尽了心血。而且对徒弟说只要照他的要求去干,桥造好后能引来各路神仙。述能负担得起太阳、月亮和四大名山的重压,听凭风吹雨打,历经千秋万代。
灵泽虽然如饥似渴地学,但并不老诚实实地干。他想,自己无论怎样是超不过师父的。只有让师父把这座桥造环了,今后自己再造一座坚固的,人们就会说我的手艺跨越了师父,庄姜也就没说的了。所以,夯实的时候,鲁班要他夯九十九下,他就夯八十一下;打基的时候,鲁班要他砌六十六块石头,他就把间隙放大,砌五十五块。鲁班对他绝对相信,始终没有发现。奔忙千里来偷学艺的泰山却看个一清二楚。
六月初九,鼓打五更,桥修好了。张果老倒骑毛驴,驴搭一里装着太阳、月亮;灶王爷推上独轮车,车上装着四大名山,从桥上走过。由于灵泽偷工减料,桥身摇晃起来。多亏泰山暗顶用力托住,才幸免坍毁。
赵州桥峻工今后,根据庄姜要求,灵泽还获得浑河上再造一座桥。也是用九十九个夜晚,最后一晚鸡鸣时由庄姜亲自验工,并答应验工及格之后结婚。由于到了雨季,浑河上游来了大水,直到九月九才开始动工。想到桥修好后,庄姜即可得手,灵泽分外认真。到了第九十九天夜里,庄姜站在浑河东南的山上一看,眼见桥就要修好了,便情急智生学起公鸡打鸣来。四外的公鸡也都跟着她叫。灵泽觉得限期到了,只好停工。结果那座桥没修完,后来好长时间还存留着。浑河东南那座山,至今还叫鸡鸣山。
桥没修好,庄姜依然不嫁。听凭灵泽跑断了腿,母亲磨破了嘴,鲁班发够了性情,她是稳如泰山。灵泽急红了眼,就打起坏主意,趁庄姜上山摘花时,把她劫到木马车上逃走了。
鲁班夫人得知今后,哭天撞地,闹个不断,抱怨鲁班不识好歹,收了这么个狼心狗肺的东西。逼着鲁班把女儿找回来,并说假如百日之内找不回来,自己不投河便上吊。
鲁班只好坐上木马车去找。走了九十九个白日和夜晚,转了八十八个村子和城市,也没见到女儿的影子。一路上见卖木器的不少,但象样子的不多,挂的招牌不是“鲁班亲授”,就是“鲁班真传”。一追问,有的确实跟他伐过两天木头,有的连徒孙的边儿都不沾。鲁班很伤心,想到自己费尽心血,传艺招婿,不仅艺没传好,婿没招成,倒把女儿赔上了。现在去处不明,死活不知。眼看百日将到,又记挂着家中老伴,便匆忙匆忙又往回赶。
离家不远了,鲁班正无精打采地伏在车上打磕睡,突然传来了一阵响亮悦耳的乐声。睁眼一着,只见背面追来一辆车。驾车的枣红马,如同一团炭火,四蹄生风,转眼到了跟前。鲁班这才看明显,那马本来也是木头制的。希奇的是车停了,乐声也停了。再看车上,前边呆立一个木人,中间似有一团云雾覆盖着数重楼阁。后边坐着一个小伙子。
鲁班马上消除了睡意,停车问道:“此系何车?”小
伙子下来说:“这叫四宝车。木马拉车,自动行走,这是一宝;车前木人,身回头不转,永朝正南,迷路时以辨方向,这是二宝;车厢里有石磨,车行十里磨面一筐,这是三宝。另有--”小伙子指着云缠雾绕的楼阁让鲁班看。
鲁班凑过去,眯起老花眼仔细一瞅,认出那是一座精致的园林造型。只见中央一座逐层缩小、六层加叠的楼阁,层层都有负栋之柱,架梁之橼。内中雕梁画壁,尖耳的八角檐,犹如禽鸟在仰首啄物。檐牙上各有一挂金铃,与青松杨柳的枝叶相映生辉。
“这是第四宝,”小伙子说,“车走铃响,能发五音。
鲁班看了又看,不禁惊得呆了,周围另有一匝土赤色的墙围,墙上有四个金环铺首的水墨色小门,门内一条水波激荡的银白色小河,河上四座凌空架起的石蓝色小桥,其中一座与赵州桥无异,还有一座分明是完了工的鸡鸣山边浑水桥。
“咦?”鲁班一怔。心想这桥乃班门特技,我仅传灵泽,此处又现,难道灵泽这个畜生跟我买弄吗?”于是问道:“不知此物出自何人之手?”
小伙子告诉他:“这是俺家主人造的。”
鲁班又问:“你家主人可叫灵泽?”
小伙子惊讶地说:“什么灵泽?我家主人名叫东岳。”
“东岳?”鲁班仔细想了想,头摇了摇,又点了点,一伸拇指说道:“东岳可谓全国奇才!只恨不曾相识。但不知师承河人?”
小伙了告诉说:“没有门派。”但停了停又说:“背地里也有人说,他拜过师父,那个师父总以为他成不了器,硬是瞎着俩眼把他辞掉了。不知是真是假。”
“呜呼!”鲁斑长叹一声说道,“全国竟有此庸师,良莠不分,隐藏人才,岂不令世上为徒者寒心?惋惜未拜在我的门下。”说罢叹了口吻。心想自己哪有福分收这么个徒弟,若有这么个好徒弟,还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哩!于是岔开话题问小伙于道:“不知你此行欲向何方?”
小伙子见这个老头儿刨根问底,罗嗦起来没完,便不耐烦地说:“木工大师鲁班的女儿,是当今唯一无二的佳丽儿。俺家主人久慕其名,特意让俺前去求婚。”说罢上车要走。鲁班一听这话,象兜头泼了瓢冷水,心披钩子抓住一般,登时老泪纵横,满身颤动,一跤跌在了路旁。小伙子急忙扶起,擂胸捶背,半天才缓过气来,说:“我就是鲁班啊!”把遭遇一说,小伙子深表同情,便把他扶上车,送回了家中。
再说庄姜,被灵泽劫到木马车上今后,翻过了重重高山,跨过了条条大河。
这天,到了一座密林跟前,见四外无人,灵泽停住车子,对庄姜说道:“几年来,为你,吃苦认真,受尽了罪,现在学艺已学,咱就在这安家度日,岂不胜似神仙!”
他威逼庄姜和他结婚,庄姜不从,灵泽便去近处折树枝,喝声:“今天你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朝着庄姜手上、脚上痛打起来。
庄姜要一边高呼“救命”,一边恼怒的骂道:“任你打,任你狂,乌鸦休想配凤凰!南山的虎,北山的狼,早知道你是黑心肠!”
听到呼声,密林中奔出来一水人,灵泽一见,吓得三魂丢了两魂,急忙驾起木马车逃走了,庄姜也丢下不要了。
密林中出来的不是别人,本来是鲁班的大徒弟虎英。他自从脱离师傅今后,自知学艺不精,一真隐居在这里苦练。刚刚正在伐木,听到呼救声,赶到这甩。
虎英问明原委后,就背上师妹,跋山涉水,把庄姜送回了师父家中。
灵泽逃出不远,仓惶中木马车翻落到了山沟里,压断了他的右臂。从此今后,他藏在山里不敢出来,一辈子不没娶上媳妇,后人管他藏身的那座山叫叫王老五山。
鲁班被小伙子送到家中。一看女儿来了,旁边还站着虎头虎脑的虎英,自然破涕为笑。灵魂稍定,对夫人说:“今天咱们是塞翁失马,双喜临门。虎英送回了女儿,我也找到了佳婿。”
虎英觉得师父要将庄姜许配给自己,急忙辨别道:“俺笨,笨手笨脚的,可配不上师妹!”
鲁班夫人从旁插言说:“休要推托,奄早就看你忠厚诚实,不似灵泽华而不实!”
鲁班瞪了他们一眼,把庄姜拉到四宝车前,发自肺腑地说道:“此物艺精形巧,为东岳所造。该人身手在我之上,胜灵泽十分,虎英百倍。至于泰山,更是望尘莫及了。今日特来求亲,不知你意下怎样?”
面临玲珑精美的四宝车,庄姜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从那楼阁造型,她判定了十有八九,不由得百感交集,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
这时,赶车的小伙子又递过来一件东西,说是东岳再三嘱咐让亲手送给她的。庄姜打开一看,本来是她赠给泰山的青松灵芝绢绣。上面新添了一首诗:“南山路口知心话,东海流水友谊深,北山灵芝压群芳,西山石烂不变心。”每句开头一字联起来,倒读恰是“西北东南”。庄姜心头一热,眼中滚出了幸福的泪花。
结婚那天,虎英和小伙子护送着庄姜,一辆辆木马车拉着嫁妆,一只只木鸟空中翱翔,四宝车五音齐奏,热闹不凡。到了新郎家中,迎面出来一个英俊的后生。举止稳重有度,谈吐端庄大方。从那黝黑的面庞上两眼闪射过来的锐气,虎英不禁欣喜若狂,他认出正是自己的师弟泰山。寒暄之后才知泰山东岳本是一人。共叙旧事,无限感触,旧谊新情,倍加亲热。洞房之夜,庄姜问起别后景象。泰山说:“正月里闹元宵,俺在家中制木鸟,木鸟上了天,会飞又会叫。三月里三月三,俺学艺到了赵州桥边。九十九夜没合眼,九月又到了鸡呜山。后来的事甭细说,你已见过四宝车。春夏秋冬把艺钻,盼你一直到今天!”
第二天,虎英伴小两口回门。鲁班一看新婿本来是被他辞掉的泰山,弄的丈二僧人摸不着头脑。及至听了来龙去脉,不禁深感愧意,仰天长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听说,“有眼不识泰山”的俗话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