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生于临桂西乡村。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党员。新桂系首领,曾任首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父亲李培英是名教师,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贫务农,18岁入广西陆军小学。1910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支部,辛亥革命后陆军小学改组,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
李宗仁以实力军人之姿,在广州加入孙文阵营。后与白崇禧、黄绍竑合作,统一广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带领广西军队一路由湖南进攻至山海关。北伐以后十年期间,屡次发动和参与中原大战、蒋桂战争等国民党内战,亦苦心经营广西。抗日战争时,动员广西将士抗日,指挥多次大战,在台儿庄会战中名震一时。
1948年中华民国行宪,经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1949年11月,当中国国民党自陪都重庆撤退,代总统李没有跟他们在一起;相反,李乘机到香港宣布会入医院治疗胃病。蒋介石复出接替李之出缺,开始带领中国国民党对抗共产主义。李在香港守侯两周,之后和夫人郭德洁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国。李并未赴台,1954年被弹劾罢职。后经瑞士回到中国大陆,1969年病逝于北京。
李宗仁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两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华民国代总统。
早年经历
1908年,李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1911年毕业。1913年,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13年至1914年,在将校讲习所任中尉教官。嗣任桂军下级官佐,旋改业为中学体育教员。
1916年护国军兴复,参军作排长,负伤升连长;再入湖南护法,负伤迁营长,隶林虎部。1921年,晋升至统领(相当于团长)。
统一广西
第二次粤桂战争后,桂军败绩,李部为陈炯明所收编,所部1,000余人进入广西十万大山,吸引附近败撤之桂军来投,更主动联络前陆军小学堂(陆小)同学黄绍竑、白崇禧,得其效力麾下,军力迅速增至6,000余人,控制玉林、梧州等7县市。1923年10月,李与前陆小同学黄绍竑、白崇禧秘密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4年5月23日,李发表统一广西宣言,采用合纵、连横策略。1925年夏,乃击败陆荣廷、沈鸿英,统一广西。
在李与省内最后一个劲敌沈鸿英决战期间,孙中山于北京病危。滇系军阀唐继尧乘机联络广东军阀陈炯明、邓本殷、刘震寰等企图东下入粤,消灭新兴之中国国民党。唐向李开出700万元银洋借道费,被李拒绝。唐遂派龙云、卢汉、唐继虞等率领7万滇军,兵分三路入桂。
自1925年2月至7月,李、黄绍竑、白崇禧以2万人之军力,终将三路7万滇军击溃。至此由名将蔡锷一手训练、装备精良之滇军,不再成为中国军界主要势力之一。
北伐
1926年夏,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转战有功,8月曾亲自参与指挥贺胜桥战斗,获得胜利。
1927年1月底,苏俄派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游说李,希望其取代蒋中正继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遭李拒绝。李返回南京后,全力支持蒋反苏清共,并警告张发奎需警惕叶挺反对国民政府。但李亦曾在九江劝蒋辞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以免予人口实而被指为“新军阀”。
1927年4月,新桂系联合蒋发动清党,处决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国民党内左翼人士。李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在南京警戒可能左倾之军队,在采石矶将意图暴动之程潜、林祖涵(即林伯渠)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包围缴械,并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刘峙师逮捕中国共产党员。白崇禧在上海直接指挥清共,黄绍竑、李济深同时在广西、广东进行“清党”,处决大批中国共产党分子、中国国民党内部左翼人士,李宗仁表弟李珍凤在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党期间被捕,后枪决于广西桂林。清党使新桂系与中国共产党结下政治仇恨。
1927年7月初,武汉汪兆铭派唐生智、张发奎两部共20余万大军东征南京,欲打倒蒋。8月,新桂系成功联合何应钦逼迫蒋下野,南京与武汉两国民政府统一,史称“宁汉合流”。蒋下野后,李立即将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师、第三师分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原第二师师长胡宗铎任第十九军军长,第十三军军长则由白崇禧自兼,将第七军广西留守部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黄绍竑任军长。随后,李指挥第七军,在白崇禧、何应钦配合下,在栖霞龙潭战斗中全歼渡江南犯之孙传芳13个整建制师,孙传芳仅以身免,从此淡出政坛。李在宁汉分立、龙潭之战诸事件中皆为首要人物。
消灭北洋直系军阀后,李着手将汪兆铭逐出南京。9月21日,汪返回武汉,唐生智部东下进攻南京国民政府。10月19日,新桂系部队西征武汉,讨伐唐,史称宁汉战争。战至11月11日,唐被击败,其部队被新桂系收编,唐东渡日本避难。新桂系势力从广西、江南扩展到两湖,并与粤系首领李济深(时称半个桂系)紧密融合,使新桂系势力进入广东。
11月16日,张发奎在汪兆铭指示下趁李济深不在,在广州张黄事变,企图刺杀黄绍竑。在争斗中新桂系获胜,第四军元气大伤,张发奎、黄琪翔下野,流亡海外。新桂系在军事上消灭唐、张两部后,遂发动强大政治攻势,要求凡是在四一二清共期间,反对南京国民政府清共,态度同情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国民党党员皆须要检讨自咎,并不得担任党内领导职务,矛头直指汪。李宗仁在党务大会上直称汪卖党卖国,是党贼国贼。汪一系终被新桂系打倒,被迫于12月15日全体总辞职。新桂系主导国民政府。
1928年初,蒋趁广州事变及“桂系排汪”造成的影响,得以复出。1月9日,蒋正式在南京复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新桂系军队被迫撤出南京、江南要害富庶之地,发展受挫。蒋与宋美龄结婚时,李是国民政府全体中央委员中唯一未送结婚贺礼之人。
1928年4月,蒋命令驻两湖各军加入北伐,编为第四集团军,以李宗仁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兼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第四集团军由新桂系嫡系部队和改编的原唐生智两湖部队所组成,共辖十六个军又六个独立师。李指挥部队北上,开始“二次北伐”,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第四集团军进至北平、天津、山海关。桂系控制的地区从两广、两湖至平津,总兵力逹20余万人。
当时,对于是否接受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之名义上归顺,国民革命军内部分歧极大。不同于阎锡山、冯玉祥主张国民革命军一定要进驻东北,全部遣散奉系军队的主张;李则主张接受张归顺,并可由张继续管理东北事务。最终蒋采纳李的意见,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
中原大战
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召开国民革命军善后编遣会议,李主张“赏罚奖惩公平”,即:裁无军功之军队,留有功之军队;裁军功小者,留军功大者。会议最后因各方分歧太大而没有实际结果。李宗仁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暨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后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一职。同年初,李出于控制湖南之目的,软禁主政湖南之程潜,任命何键、鲁涤平主持湖南政务。但鲁、何二人不和。
1929年2月,蒋即秘密以大批弹药军械,取道江西,接济鲁涤平。秘密泄漏后,第四集团军在武汉将领夏威、胡宗铎、陶钧都恐慌。何键查扣后,于此时亲赴武汉告密,说中央部署已定。夏威、胡宗铎、陶钧三人得报,至为焦急,乃未加深思,便对鲁涤平动起手来。2月21日早晨,仓促以武汉政治分会名义发报中央,宣布免去鲁涤平本兼各职。夏威、叶琪二人率军进入长沙,将鲁涤平部缴械,鲁逃离长沙。三人未得李宗仁命令,便擅自行动,且未与三号人物白崇禧商讨。
3月21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免去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本兼各职,武力讨伐新桂系。冯玉祥,阎锡山两派观望形势,态度暗昧。李为表和平态度,长驻南京、上海,此举在军事上使新桂系从一开始就陷于不利境地。最后新桂系被击败。李、黄绍竑、白崇禧等逃往法属印度支那、香港。
蒋随后任命俞作柏、李明瑞、杨腾辉、郑介民主政广西。俞、李明瑞二人因政治面貌左倾亲共,在广西引入邓小平、陈豪人等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活动,宣传赤色革命。郑介民将此情形密报蒋,南京国民政府遂于1929年10月将俞、李明瑞二人免职。而郑介民则因离间、监视桂系的特殊功勋,其后成为军统局首脑人物。杨腾辉则与俞、李明瑞分道扬镳,联同大批原桂系军官对李表示重新效忠,李、白遂在此一片混乱的局势下返回广西,重新掌握了俞、李明瑞、杨三人之部队及湖北陆续逃回的桂军官兵。李宗仁旋返桂自立,联合冯、阎,图北上,再败绩;返桂自保。
1930年5月,新桂系北上参加中原大战,李对此次北伐信心十足,专门委托香港印钞厂印制大批中国国民银行钞票,准备占领武汉后公开发行。初期大捷,自桂林北上后势如破竹,6月初即攻占长沙、岳阳,迫近武汉;但终因黄绍竑态度犹疑,行军迟缓,致使新桂系部队被各个击破。新桂系、冯玉祥、阎锡山三大派别在中原大战中都被蒋击败。
整顿广西
1931年5月28日,李宗仁抵广州,寓退思园。九一八事变发生,蒋于12月15日通电辞职下野。1932年发生一二八事变,中国国民党各派系谋求妥协,一致抗日。1932年4月,李出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和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形成“后李白黄”体制。
抗日
1936年4月,李发表《我的主张——焦土抗战》一文,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方面阐述中日全面战争一旦爆发,最后的胜利者必是中国,号召全国军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化全国为焦土,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5月20日,李宗仁自南宁抵达广州。12月20日,李宗仁电劝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
1937年2月26日,国民政府特派陆军一级上将李宗仁、二级上将白崇禧兼第五路总、副总指挥,陆军中将李品仙兼第五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陆军中将张任民为广西绥靖公署主任参谋长。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抗战军兴,南京中央统帅部发表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职务是指挥保卫津浦铁路之防卫战。1938年1月至6月,李指挥国军抗击日军。在台儿庄会战中,李亲临前线督战指挥,获得国民革命军抗战中首次大胜;李成功化解张自忠与庞炳勋之间宿怨。同年,李先后指挥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徐州大突围中,李指挥60万大军突围,国军未出现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撤退时之混乱。1939年后,指挥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抗击日军。
事后,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李自称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期间,要求所部官兵“宁肯吃树皮,决不可扰民”;并成功警诫全军禁烟禁赌。李称在1939年9月,与史迪威、朱可夫分别晤谈期间,曾准确预测法国之马其诺防线不足恃,英法联军必败;而英法一旦失败,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立成废纸,希特勒必然东进,斯大林此时自以为得计,实大祸不远矣。
1943年底,蒋中正为防止以李为首的桂系力量壮大,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升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名义上指挥第一战区、第五战区、第十战区,实则是虚设机构,明升暗降,以削去兵权。1944年6月,曾分别致备忘录与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将军、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卫阿特将军,希望“盟军不要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此期间应全力消灭日本,待德、苏皆奄奄一息,再行东西对进,德苏两雄自将俯首就擒,战后之世界自由和平指日可待”,李尤其反对“美英企望苏军加入中国战场,对日本关东军作战”。1945年2月10日,国民政府特派李宗仁为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特派王缵绪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原任刘峙调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58。
1936年4月,李发表《我的主张——焦土抗战》一文,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方面阐述中日全面战争一旦爆发,最后的胜利者必是中国,号召全国军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化全国为焦土,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5月20日,李宗仁自南宁抵达广州。12月20日,李宗仁电劝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
1937年2月26日,国民政府特派陆军一级上将李宗仁、二级上将白崇禧兼第五路总、副总指挥,陆军中将李品仙兼第五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陆军中将张任民为广西绥靖公署主任参谋长。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抗战军兴,南京中央统帅部发表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职务是指挥保卫津浦铁路之防卫战。1938年1月至6月,李指挥国军抗击日军。在台儿庄会战中,李亲临前线督战指挥,获得国民革命军抗战中首次大胜;李成功化解张自忠与庞炳勋之间宿怨。同年,李先后指挥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徐州大突围中,李指挥60万大军突围,国军未出现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撤退时之混乱。1939年后,指挥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抗击日军。
事后,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李自称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期间,要求所部官兵“宁肯吃树皮,决不可扰民”;并成功警诫全军禁烟禁赌。李称在1939年9月,与史迪威、朱可夫分别晤谈期间,曾准确预测法国之马其诺防线不足恃,英法联军必败;而英法一旦失败,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立成废纸,希特勒必然东进,斯大林此时自以为得计,实大祸不远矣。
1943年底,蒋中正为防止以李为首的桂系力量壮大,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升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名义上指挥第一战区、第五战区、第十战区,实则是虚设机构,明升暗降,以削去兵权。1944年6月,曾分别致备忘录与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将军、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卫阿特将军,希望“盟军不要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此期间应全力消灭日本,待德、苏皆奄奄一息,再行东西对进,德苏两雄自将俯首就擒,战后之世界自由和平指日可待”,李尤其反对“美英企望苏军加入中国战场,对日本关东军作战”。1945年2月10日,国民政府特派李宗仁为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特派王缵绪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原任刘峙调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58。
1948年3月,国民大会召开,选举行宪后的第一任总统和副总统。4月13日,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招待国民大会代表,致词称:本人此次竞选副总统,即希望协助元首,推动革新运动,今后勿论当选与否,当本一贯精神,勇往迈进,以期不负亲朋国人之期望。4月15日,李宗仁致电北平党政负责人,指示对学潮“处理办法,仍宜本过去一贯方针,以疏导说服为主”。4月16日,国民大会主席团发布《国民大会公告》:总统候选人名单:蒋中正、居正。4月19日,副总统候选人孙科、李宗仁、莫德惠等分别招待各位之国大代表,发表演说,竞选副总统6。4月20日,国民大会秘书处公布副总统候选人签署代表人数:孙科540票,于右任512票,李宗仁479票,程潜338票、莫德惠211票,徐傅霖132票;国民大会主席团发布《国民大会公告(会字第二号)》,公布副总统候选人名单,计有孙科、于右任、李宗仁、程潜、莫德惠、徐傅霖6人。李宗仁在蒋中正反对和压力下,最终在4月29日,以1438票对1295票,击败蒋属意的孙科。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1948年副总统竞选,当广播员报告李票数已超过半数当选时,蒋盛怒之下,把收音机踢翻。就职前夕,蒋手谕说,要李在就职典礼上穿用军常服。5月19日,李发演说,宣布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并称“希望全国上下今后在蒋主席的领导下,努力削平内乱”5。5月20日,在正副总统就职典礼上,蒋并未穿军常服,而是长袍马褂,旁若无人地站在台上。这让李看起来像是蒋的副官,而非副手,李当时心头一怔,“感觉到蒋先生是有意使我难堪”。
1948年5月底,蒋调白崇禧为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司令长官。李强烈反对蒋设立华中剿匪总司令部,认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应由华东剿匪总司令部统一指挥;若硬要一分为二,也应由白崇禧出任华东剿匪总司令。李在与亲信将领闲谈时,曾说“徐州是南京的北大门,理应派一只虎去,至少也要派一只狼,结果却派了一头猪”。
1948年8月15日,李宗仁离开北平飞往南京前,对记者发表谈话,希望对中国共产党恢复“和谈”。8月17日在南京虽否认其事,而态度模棱两可,对前途已丧失信心。
1948年年底,国军在中G发动之三大战役中大败,国、共军事力量逆转为150万:400万。经济上,上海爆发金圆券风暴。外交上,杜鲁门上台后表示对蒋失去信心。12月,李宗仁、程潜乘军事逆转,忽萌异志,主张与中国共产党谈和,而白崇禧自汉口发出敬电,促请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言和,实皆迫蒋下野。是月下旬,蒋与李经过两次协商,就蒋下野让位问题达成协议;一、蒋主动下野,以便南京政府开始和谈;二、由副总统李代行总统职务,宣布和平主张;三、与中G和谈事由行政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