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生(1908年—1990年),原名李淑娴,张家口怀安县柴沟堡镇人。
李健生的一生历尽沧桑,饱经忧患,显示出“五四”之后第一代女性追求解放的艰难跋涉。她13岁离开家乡,先到宣化读初中,后考入北京女师大附中读高中。这时候,传来了北伐战争的号角,热血沸腾的李健生毅然南下投奔革命,虽历经挫折,但她结识了章伯钧、谭平山、朱蕴山、张申府等上层爱国民主人士,他们的革命言行使李健生在政治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启迪。
1928年李健生由上海回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校时受到邓演达的接见,并加入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也就是农工民主党的前身。邓演达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后,李健生愤然带人前往国民党北京卫戍司令部,张贴反蒋标语。
1933年,李健生再次弃学南下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并与章伯钧结为连理,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她先是参加了福建人民政府的反蒋抗日活动,此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投入到团结抗日的革命活动中。她先后赴武汉、重庆等地协助章伯钧联系进步人士,商谈工作,安排生活,结识了许多著名爱国人士、学者、教授以及共产党的重要人物。在重庆,参加了邓颖超组织的“中国妇女联谊会”,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她与其他同志一起成立了港九联谊会、妇女生产合作社,做了许多有利于民主革命和妇女运动的工作。
全国解放后,李健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政权的建设中.她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加了第一次赴朝慰问团和土地改革工作团,并出访了苏联、印度、缅甸等国。作为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北京市红十字会会长,她为北京市的卫生事业也作出了贡献。1957年,李健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更严重的冲击。
李健生先后担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委员、中央咨监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妇女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一、二、五届执委等职。1990年,李健生去世后,新华社的消息称她为:著名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赞扬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1993年,李健生的子女捐出名人字画321件、人民币20万元在她的家乡怀安县建立李健生教育基金,支持发展教育事业。怀安县在柴沟堡镇设立了李健生生平展室,以纪念这位巾帼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