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姆博岛位于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本土与新不列颠岛之间,除了以奇特的熔岩和森林景观闻名之外,它更以史前世物出没地的名头吸引人们的眼球。观光社打出“到乌姆博岛巧遇妖怪翱翔者”为噱头引诱旅客或猎奇者,其中也不乏古生物喜好者和研究者到此一探究竟,更有人因此深入森林以身犯险。而“妖怪翱翔者”几十年来埋没于密林之中,只偶然在天空中滑过,慕名寻访的人们多半都是失望而归……
惊现史前世物
自上世纪40年月末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原始森林中呈现庞大怪鸟的传闻就层出不穷。本地人称之为“罗本”的生物是一种满身发光、只在夜间出没的翱翔怪兽,在村民的描述中显得神秘而又令人惧怕:它们白日栖息于广袤的原始森林里,巢穴建在悬崖溶洞之中,到夜晚就会飞出森林到海中捕猎鱼类,它们容易不跟人接触,也不会伤害人类,但在极端前提下,有时候也会主动抨击人。它们身长跨越人类,庞大的翅膀铺开来险些是身长的两倍还多,鞭状的长尾、锋利的四肢、长满利齿的长喙是它们最令人瞩目标特征。它们翱翔速度惊人,“罗本”在本地土语中的意思就是“妖怪翱翔者”。
美国二战老兵霍金森是现存年龄最长的“妖怪翱翔者”目睹者。二战期间,霍金森持久驻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据2004年美国电视台对他的采访,他与战友曾在1944年亲眼目击“妖怪翱翔者”在天空飞过。那时那只怪兽在低空盘旋长达数10秒,霍金森得以看清它的样子:那是一只看起来没有羽毛的庞大怪鸟,身上出现出奇特的光彩,它头顶有一个大鸟冠,喙长而尖利,却又比平凡大鸟鸟喙长得多。霍金森表示,与其说它是只怪鸟,不如说更像是翼龙。恐龙早已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灭绝,湮灭在漫长的历史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妖怪翱翔者”是翼龙这一说法的呈现,无疑对世人、尤其是生物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探险家大卫·沃特泽是“妖怪翱翔者”研究专家,1994年至今,他多次深入巴布亚新几内亚实地考查,一共汇集到70多份宣称亲眼目击过“妖怪翱翔者”的本地居民的证词,一致宣称那是一种庞大的“怪鸟”,四脚有爪,翼展最高达到3到4米,最小也有1到2米,这些证词与之前传播于世的说法根本类似。
按照目睹者描述的细微不同,沃特泽将“妖怪翱翔者”暂定为三种假设:第一种,它只是一种现存于世并已被明了命名的现代大型翱翔鸟类,好比某种大型隼鹫;第二种假设则以为它确实是在某种特定前提下存活至今的翼龙,从目睹者的描述看来,大抵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体形较大,其形状雷同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双型齿翼龙,而体型较小的一类则与晚侏罗纪的喙嘴翼龙相仿。在这种假设之下,它们怎样在环境巨变中生存下来则将会是个更大的谜团;第三种假设则看起来比第二种稍显公道,这也是大多半动物学家的观点:“妖怪翱翔者”只是一种有待发现的新物种罢了。层出不穷的目睹汇报时间跨度大——从1944年到2004年间都有目睹者,存在范围广——南太平洋岛屿甚至西南太平洋,都有这种翱翔怪兽的踪迹,好像它并不只是居住于乌姆博岛。
沃特泽曾于2004年在某个悬崖上发现过疑似“妖怪翱翔者”巢穴的山洞,但巢穴中那时并没有活物。然而在没有任何第一手证据的情形下,任何假设都不大概被证实,研究一时间陷入了僵局。而各种传闻依然甚嚣尘上,连带着乌姆博岛也快成了热门旅行景区。
深入森林探访
2007年,大卫·沃特泽再次从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出发前去乌姆博岛实地考查。沃特泽的同伴贾尔斯·戈斯曼为他提供外围援助,他在直升机上对乌姆博岛进行了高空勘察,由于地形复杂、丛林密布,热带原始森林深处更是有无数异常高大稠密的树木,严重影响观察。因为已有之前数次考查的经验积累,在戈斯曼指明方向之后,沃特泽独自向森林深处进发。他随身携带了一个庞大背囊,里面装有各种器材和和可供一段时间补给的压缩食品。
沃特泽一边辨认着方向,一边仔细地搜寻地下和空中大概呈现的一切证据,好比脚印、羽毛、粪便以及也许会呈现的鸣叫等等,惋惜险些没有收获。随着在森林中越来越深入,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原始森林本就少有人迹,随着太阳西沉,密林中的光线也变得暗淡起来。这次选择的进入方向与以前有很大区别,沃特泽为稳妥起见,决定再往前行进一些,找到一个相对空旷处当场扎营。
营帐扎好后,森林即将进入黑夜。沃特泽生起火堆用来取和煦恫吓野兽。这时,森林上空隐约传来几声鸣叫,听不出远近,也辨不出方向,愈加无法判定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可是沃特泽凭经验断定这不是猛兽的叫声。他一个激灵:“这会不会是‘妖怪翱翔者’呈现了呢?”他知道之前的目睹者曾表示陪同着它的翱翔,确实有声音发出,听起来介于鸟鸣和兽类嚎叫之间,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感受。沃特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时机,他匆匆灭了火堆,背上背包,打开头上的探照灯循声而去。
数10分钟后,高度紧张的沃特泽发现前方有异样。那是一堆已经糜烂的尸骨,险些已经成了肉泥,辨别不出原本的样子。他捡起一根树枝弯腰下去拨弄,看得出那是被某种或者某几种动物吃剩的残羹冷炙,腐肉有被鸟类的喙啄食过的陈迹,而且在某些地方还留下了一两个庞大的爪印。沃特泽知贺喜食腐肉的鸟类有哪些,让他高兴的是传说中的“妖怪翱翔者”也有这一爱好,他不大概把它解除在外。
然后接下来却让沃特泽吓出了一身盗汗,他发现了埋在腐肉中的头盖骨,那看起来显然属于灵长类动物,但是沃特泽找不到猩猩类的皮毛。“那是人……”沃特泽又畏惧又迷惑,他不敢肯定自己的判定,只得匆忙拍了几张照片。接着他在腐肉附近又发现了几个庞大爪印,看起来像是在地面行走朝着一个方向去了。沃特泽顺着爪印追了过去。
越来越复杂的地形和越来越不清楚的爪印给沃特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十几分钟后,爪印终于乱成一团然后消失不见,沃特泽只能凭命运瞎蒙一个方憧憬前找了几分钟,毫无发现只能放弃。他用探照灯照了照天空,发现这里还算空旷,他感到失望:“不管是鸟仍是翼龙,在这种情形之下肯定会铺开翅膀飞走,一点陈迹都不会留下。”为了省电,沃特泽找了个看起来相对平安的地方,钻进睡袋。“天主保佑不要有毒蛇猛兽。”他祷告着,四周陷入了漆黑和沉寂。
逃离部落禁地
沃特泽醒的时候天蒙蒙亮。他是被闷醒的,感受身上很重,睁眼一看险些六神无主,一个庞大的尾巴正从他胸部缓缓扫过,那是一条巨蟒。亏得睡袋隔热保温,他在睡梦中呼吸较为安稳舒缓,巨蟒险些毫蒙昧觉地从他身上慢慢滑了过去。沃特泽稳住呼吸,静静等巨蟒越过他的身体然后穿过落叶远去,他这才爬出睡袋长舒一口吻,后怕不已。
沃特泽在密林中继续往前走去,他一边观测着四周,一边提防着脚下。不多久,他听到远处传来几声鸣叫,听起来跟昨晚的叫声有些相似。沃特泽十分高兴,不管是不是“妖怪翱翔者”,毕竟这叫声呈现了两次,非得找到发声的物体不可。他加速步调却愈加仔细地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走去,突然感到天空中仿佛有东西飞过,他取出相机瞄准天空,调好焦距,看到灰蒙蒙的天空中确实有东西在翱翔。沃特森忙不迭按下了快门,连拍了十数张。翱翔的生物很快飞走,由于光线太暗淡,距离又远,沃特泽发现拍出的照片并不清楚。正在遗憾,突然感受手臂上一阵剧痛,就昏了过去。
醒来时沃特泽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原始土著部落,身上的相机和背包都不见了,一脸威严看着他的显然应该是部落首领。作为探险家,沃特泽当然明白应该怎么应对,他表明自己没有任何兵器之后实验跟他们交流,但对方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官方土语毫无反映,沃特泽心中叫苦,暗想万万不要是食人族阿斯玛人,但仅会的几句阿斯玛语全部说完,也不见对方有任何脸色。首领看了他半天,起身脱离,只留下一个武士看着他。
土著人正在进行一个祭奠典礼。沃特泽偷偷观测着,当看到祭奠典礼中心的雕塑正面时,他在心里欢呼了一声,那是一个带翅膀的五彩图腾,形状与描述中的“妖怪翱翔者”一模一样:尖而长的喙、庞大的双翅、尖利的长尾,另有腾空而起的四爪。随后,沃特泽在首领刚坐过的地方又有了更大的发现:一块不法则形状的大石头被庄严地摆在那边,石头上有一个清楚的侧面骨架轮廓,看上去跟图腾极为相似。“哦,天主,那是一块化石!”沃特泽想。
沃特泽实验着走动,没人制止他,武士瞟了他一眼,不再理会。他胆量稍稍大了些,冒险向更远的地方慢慢移动,一路上他看到了好多让他欣喜的东西——数不清的化石和各种怪鸟图腾。他猜疑这里竟有一个未开化的地方还幸存着那个远古时代的巨大生物。这么布满着未知和惊讶的地方,有什么事情是不大概发生的呢?
也不知走了多远,一道象征着边界的矮墙呈现在密林中。沃特泽试图跨过去,却听到身后传来咆哮,然后自己就被一股强盛的气力击倒,一直在不远处跟着他的武士将他打翻在地。疾苦中的沃特泽很快就明白这是一个禁地,他猜疑在禁地里也许就生活着“妖怪翱翔者”,土著人视它们为神物,自然不会允许他进去打搅。
随后,沃特泽被暴怒的首领遣散了。他被绑缚着,被武士肩扛着扔到了密林里。武士走后,沃特泽发现所处的正是自己早上昏倒的地方,背包和相机散落在附近,浸在了淤泥里。他暗自侥幸自己居然捡回了一条命。
想法解开绳索后,沃特泽不敢转头寻找那个部落,他深知自己的冒失不会再有这么好的命运。他历经辛苦,两天后筋疲力竭地走出了森林,损坏的相机里的部分照片和视频被找回,给“妖怪翱翔者”以及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后来,沃特泽和戈斯曼试图再从相同方向进入密林并寻找那个土著部落数次,均以失败告终,好像那个部落基本就没有存在过。两人在几个月后终于放弃,实验从其他方面再着手,但是进展都不大。
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和地质环境的复杂性远超凡人所想象,当今科学诠释不了的问题必然会在发展中慢慢被人们熟识进而一一破解。至于“妖怪翱翔者”到底是在远古大浩劫中幸存至今的翼龙,仍是如某些科学家所称的是一种尚未发现和命名的新物种,就有待有识之士的进一步摸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