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囚禁地之一:南京宋、孔两公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将军送蒋回南京,成为他后半生不幸命运的开端。
一下飞机,张学良便被送到宋子文公馆。在这里,张学良将军只住了5天。每日宋子文夫妇陪他打牌、玩球,行动还未受到限制。只是他外出时,多了两部汽车同行。一部是南京警务厅警务人员乘坐的,一部是军统特务人员乘坐的。
12月31日,张学良去军事委员会,进去后才知不是开会,而是军事法庭对他进行审讯,被判处10年徒刑。宪兵们收缴了他的副官们的手枪,并把他押回汽车。车子并未开回宋子文公馆,而是开到太平门外孔祥熙公馆。孔祥熙及其家属没有住在这里,事先都已腾空了。张学良被安置在二层楼的一部陈设得很漂亮的房间中,从此完全失去了自由。
张将军被囚禁在这里时,对外是绝对秘密的,但消息仍被传了出去。那年正在南京中央军校受训的张将军的弟弟张学思,闻讯来看他,被宪兵挡在门外。他满眶泪水,在门口足足站了一个多小时,才怅然离去。
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委员会议一致决议通过: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为了切断张学良与外界的任何联系,蒋介石急忙把张由南京迁到他的故乡浙江奉化去“读书悔过”,使他与世隔绝。[编辑: 孙鹏]
囚禁地之二:奉化雪窦山
尽避此处风光秀美,房屋宽敞,设备考究,但张学良在这里,却好似猛虎入笼,苦闷而焦急。他时常带着“天地响”?一种大爆竹?到千丈岩瀑布去放。他把爆竹点燃用力向瀑布抛去,一声巨响,震天动地,群山流水呼应,余音回荡,似可释消胸中烦愁,然终于事实无补。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掀起抗日高潮。中秋节,张学良将军指名要到妙高台过节。特务组织准备了三桌酒席,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队长、队副一桌,宪兵特务们两桌。这天,平常不喝酒的张学良将军却喝了一点酒,他激动地挥手说:“我带你们打日本去?”并写信给蒋介石,请求抗战,蒋介石不同意,叫他“好好读书”。接着戴笠便上山住了两天,暗中观察张的动态。
蒋为了让张“好好读书”,这期间还派来一个姓步的老头子来雪窦山给张当老师。步是清代进士,旧学问很渊博,他每天讲一个半小时《论语》、《中庸》,摇头晃脑,哼哼叽叽,但张学良讨厌他,六七天后,步老先生亦觉没趣,夹着《论语》下山了。
那年10月,一天上午9点钟左右,张学良将军所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烟囱失火,招待所被烧毁。两天后,军统局决定把他转移到黄山。
囚禁地之三:黄山
张学良被押在黄山,安置在段祺瑞修建的准备退隐后的学佛谈经之所。
押解人员以为能常住黄山,不料,刚住一晚,第二天早上,蒋介石亲自打来电话,命令马上离开黄山,去江西萍乡待命。据说当时有一部分东北军在安徽驻防,蒋担心他们会武装劫抢张学良。三天后,张学良将军被迫上路了。
囚禁地之四:萍乡
离开黄山,在几十名特务和100多名宪兵“保护”下,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经过几天跋涉,来到了萍乡。
因为事前毫无准备,一时没有住处,就在萍乡城内最热闹的一条大街上找了一家叫赣西饭店的大旅社,在二楼开了6个房间。张学良将军夫妇被安排在中间房间,特务队全体队员住在他两旁的各个房间里,为了便于保密,这些特务全是便衣,另有一连宪兵住在附近的一所学校里。由于旅店里人多混杂,后来在城内专员公署附近一个巷内找到了一所房子,叫“绛园”。“待命”近一个月,军统局又来电,命令立即迁往湖南郴州。
囚禁地之五:郴州苏仙岭
1938年1月,张学良将军被转移到湖南省南部的郴州苏仙岭苏仙庙内。这儿风景虽美,但张学良心忧国事,身无自由,满腔壮志难酬,悲愤之余,曾于壁题了:“恨天低,大鹏有志难展”之句。
在这里,特务们曾发生一场虚惊。那天,张学良要下山到城内去洗澡。照例是刘乙光陪同,12个警卫随行。行至途中,有一个佩戴国民党炮兵中校领章的军官迎面而来,发现张后,立即向张恭敬地立正敬军礼。张非常镇静,若无其事地走自己的路,未予还礼,也不与那个军官谈话,可却把特务们吓得手足无措。这里怎么会有人认识他呢?而且还是个炮兵中校!
他们惟恐出事,赶忙将张重又押回山上。又立即与郴州军统系统联系,才知道国民党有一个炮兵独立旅下辖两个炮兵团,刚由外地调来郴州。那个向张敬礼的军官,现任这个旅的炮兵团中校副团长,毫无疑问是张学良东北军旧部。情况弄清之后,刘乙光非常着急,一方面用电报请示,一方面加强警卫戒备。当晚由宪兵连增加岗哨,特务队也在庙门口附近增加游动哨,紧张了一夜。第二天察看新住地,第三天就转移到郴县、永兴交界的油榨圩的一所小学去了。不到一个月,军统局指令迁往沅陵。
囚禁地之六:沅陵凤凰山
湘西沅陵县城在沅江北岸,江南就是凤凰山。因为山形如一只展翅的凤凰而得名。军统局指定住在这座山上。山上有一明代古刹——凤凰寺。张学良被安置在送子殿的东西厢,一是他的卧室,一是读书休息之所。
由于这里下山方便,距河很近,张学良后来每天都要到河边去钓鱼,谁知被内迁到沅陵的江苏医学院和国立柳州艺专的学生发现了,有的就写信给亲友,把张学良在沅陵作为新闻来传布。这些信被邮检所查获。
后来张要去钓鱼都要由特务队长陪同坐在船上钓,钓到以后就在船上煮吃。在沅陵时,军统局对张的生活待遇已经逐步下降,远远不如以前,他的心情更坏,只是借钓鱼来消磨岁月。
有一天,沅江上游洪水泛滥,张将军在望江楼上看见水里冲下许多箱笼、家具和抱着木板、梁柱挣扎的灾民,可岸上的人只顾抢东西而不救人。张将军立刻大声疾呼要宪兵、特务、岸边的老乡和船家赶快救人,救上一人奖给光洋5元,当时兑现。因而许多行将被洪水吞没的人得救了。当他们知道救命恩人是张将军时,无不感激涕零。
由于日军节节进攻,战线步步后撤,张学良的囚禁地又开始向西转移。